頭一次作皂,超興奮,戰戰兢兢,怕強鹼會濺到身上,也怕會把廚房炸掉。
憑著在網路上跟教學書看來的步驟,開始量油、量冰、最後帶起口罩跟護目鏡再量鹼。
化工行扛回來的那一堆瓶瓶罐罐,還有量好的精油跟花粉碟子全部擺開來,越看越有女巫的FU,這個倒進來,那個倒進來,這個加熱一下,那個開始攪拌,量個溫度,降溫再繼續攪拌,感覺我又朝著成為女巫的夢想邁開了一大步
因為家人的臉都是油性,所以選娜媽媽配方的控油紫錐花乳皂做入門皂。攪拌過程似乎因為低溫維持得太好了,總水量也略多,結果喇了一個小時,已經滿身大汗,都還沒trace的跡象,畫起來的8一下子就沒入皂液當中。
眼看得要出門了,好不容易8稍維維持了幾秒鐘,皂液看起來也不透明了,趕緊入模準備出門。
晚上回家卻看到這副模樣,從皂裡透出許多褐黃色的液珠...這這這這....難道這是傳說中因為攪拌得不夠而出現的油水分離嗎?
趕緊再上網搜尋一下,這時候該怎麼辦?得到的答案不是丟掉就是另外加水融掉重做。
我怎麼捨得丟掉,畢竟這是第一次的作品,而且原料也都要錢啊。於是決定死馬當活馬醫,趁著還沒有太遲以前,趕緊融掉重做,反正大不了最後都是丟掉。真沒想到這麼快就可以練習做重製皂。
重製的過程又加入了原水量一半的水,拿矽膠刮勺跟打蛋器在那邊切啊攪啊,但是略有成塊的皂糊跟馬鈴薯泥一樣難攪,稍微的加熱後似乎有好一點點。
但是重製的皂糊入模一天後又出現一樣的現象,而且還更多,這...現在是怎樣啦!
在網路上不停地看別人製皂疑問的文章,發現除了出油,還有因為天氣潮濕而"出汗"的問題。於是我越來越懷疑那是出"水",不是出"油"!經過判定,那真的是水。也就是說,是我誤會了皂寶寶,居然把它們砍掉重練。
既然是天氣太潮濕而出汗,那只好拿去吹風+擦汗。但是有個牛奶盒因為太深,底部的汗水始終乾不了,軟軟爛爛的,乾脆倒出來換到開口比較大的模子裡,順便加了一些綠石泥,看會不會比較硬一點。
皂晾乾已經是一個半月以後,期間我曾經把紫錐花乳皂切開,發現只有外層1cm厚度乾了,中間都還跟夾心軟糖一樣,乾脆拿起波浪刀切更細一點,沒想到切完會變得跟薯條好像 XD。現在薯條皂已經乾了,有時候拿來仔細端詳,越看越想拿來咬一口,看看味道跟薯條像不像 XD
加了綠石泥的那一份因為加了更多水,更慘,只有外層薄薄的1mm乾了,只好拿刀一大塊一大塊挖出來倒放在紙上晾乾。等到晾乾後變成有一層一層皺皺的感覺。
有點奇怪的是,迷迭香精油 + 檸檬草精油 居然會變得很像香茅精油的味道。還被阿母誤以為,我把她爬山買回來的香茅油加進去了。
紫錐花乳皂洗起來蠻溫和的,不會太油也不會太澀,沒有什麼特殊感覺。
紫錐花綠石泥乳皂拿來洗我這種油臉就還不錯,洗完不緊繃,出油的情形也稍微有節制,也沒有讓粉刺狂長;不過我身體是乾性皮膚,拿來洗澡就覺得有點不夠滋潤了。
成份一:甜杏仁油、extra virgin 橄欖油、椰子油、棕櫚油、林鳳營低脂鮮奶、紫錐花粉、迷迭香精油、檸檬草精油
成份二:如成份一,再加綠石泥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