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0日 星期三

我不是台北人

跟朋友哈啦時,如果有人問到:「你是哪裡人?」我通常會請對方猜猜看:「你覺得我是哪裡人呢?」在大家亂猜一通完畢之後,我會回答:「我雖然住在台北,但我是雲林人。」我解釋:「其實我爸媽都是雲林人,他們婚後才到台北定居,我們逢年過節都還是會回雲林的阿公阿媽家。」

多年來我一直不願意直接說「我是台北人」,如果我跟別人說我住台北,接著一定會再說明我的家鄉其實在雲林縣。




最近剛好有人問起這個問題,在聽完我的回答之後,她期待地問:「所以你對雲林很熟囉!下次大家去雲林玩就找你帶路啦!」

我不好意思地抓抓頭說:「其實我對雲林很不熟,根本不認得路。」


朋友:「那…所以是你小時候在雲林住過一段時間囉?」

我:「也沒有,其實已經沒什麼印象了。在上幼稚園以前,好像割稻子的時候會跟著媽媽回去住幾個月。」


另一個朋友開口說:「那你就是台北人啊!」

我說:「可是我們家還是保留莊稼人的氣質啊,而且我家附近從外縣市過來人口很多,所以我並不像台北人!」


朋友又說:「我雖然在台北長大,還念小學之後才搬去台南,可是每次跟別人介紹時,我還是都跟別人說我是台南人。」

原先提問的朋友也說:「我也都說我是台北人,不會說是南投埔里人。」


我聽到自己心裡在抗議:「我才不是台北人!」卻啞口無言。

原來,我一直厭惡當個台北人,但是當個「台北人」是可恥的事嗎?

讀高中的時候,班上同學來自台北縣市各地,也有少數是從桃園、雲林來的外地生。

那些一看就知道是「台北人」的同學,會在班上公然地戲謔其他同學的穿著打扮、長相,大聲地聊著他們去看誰的演唱會,去紐約玩的時候如何如何,買了哪個名牌最新出的包包。

雖然他們看起來一副是班上的軸心、意見主流的樣子,但我始終不太想跟這群典型的「台北人」混在一起,而且刻意地避開所有比流行、愛打扮的行為,就怕被人家認為我跟這群人是一樣的。

某一次,有個同學猜我是外地生,說我不像台北人,我還很開心。


上了大學,我同樣看到班上也有一群「台北人」,天天拿某個同學的暴牙來開玩笑,學他說話時畏縮躲藏、口吃的樣子,甚至還蔚為風氣。

我無法理解,這個同學既沒有品行不端,也沒得罪他們,為什麼要拿他的外表來當笑柄,暴牙跟口吃是他的錯嗎?他們難道不知道這樣會傷害對方嗎?如果換做是自己被別人這樣天天嘲笑,自己心理又是怎麼想呢?

這些「台北人」個個看起來都是「聰明伶俐」,難道不知道這個同學就是因為對自己的外表自卑,所以才會畏縮、才會口吃?既然大家是同學,為什麼不是鼓勵他建立自信,卻天天嘲弄他?


原來,典型「台北人」給我的觀感是這樣,時髦、資訊豐富、富裕,但也傲慢、刻薄、目中無人。

我雖然有都市人的冷淡,但我不想當傲慢刻薄的人。


現在,如果又有人問起我是哪裡人,我還是不願意說:我是台北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