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未完成的情書,真實的1949

在海角七號當中,就屬一九四五的音樂跟日本先生讀信的這幾段最淒美動人。

在重新整理再出版的海角七號原聲帶裡,除了將原本缺失的「國境之南」跟「一九四五完整演奏版」加進去,也多了一首「第七封信 - 情書」。

看過「第七封信 - 情書」的MV之後,覺得還是不要MV也罷(還是要重拍?自己選一條路)。MV的場景大大破壞了電影裡的感覺,就像當年李玟穿著西式禮服拍「月光愛人」MV卻跟「臥虎藏龍」完全不搭嘎一樣。

原本電影當中的一九四五,在阿嘉找到小島友子之後流動的越來越緩慢,那個已經老去的小島友子,仍然靜靜地、堅毅地坐在椅條上工作,從背影看的出來是很有教養、年輕時又愛漂亮的一位女士。最後時空就凝結在小島友子翻出信的時刻(電影看到這裡真的眼淚都快飆出來了),而腦海中是年輕的友子於港邊分別的那一幕。原本電影是預計在小島友子阿嬤讀信時劃下句點,但是導演說,戀人總是希望對方記得自己最美的時候,於是影片最後面又帶出了年輕的小島友子在港邊的那一幕,正好也銜接回寫情書時的時空,呼應了「我相信 離開終究會有始有終」。

但是從「情書」MV一開始范逸臣坐得很帥卻完全不符合這首歌的姿勢,友子阿嬤佝僂失意的背影,配上海邊的枯樹跟紅到不自然的晚霞,這樣佝僂的友子阿嬤最好還會跟情場失意的年輕人一樣跑到海邊吹海風啦!還有那個萬里桐看西邊天空的夕陽的時候,最好同時間還看的到彩虹啦!

阿嘉甚至還走到友子阿嬤的身邊,友子阿嬤甚至轉頭過來看他!!啊啊 >"<!!這樣很怪啊,兩個人又不是一對情侶,如果說阿嘉同情友子阿嬤而走過去那也太濫情了,友子阿嬤甚至在電影中根本沒發現是誰送信來,原本應該屬於一人世界靜靜的遺憾,卻都讓轉頭去看阿嘉這一眼破壞了啦!

也有人認為,填了詞之後的一九四五,有點媚俗,失去了原本演奏曲與口白的意境,不過歌詞其實寫的比我預想中的還好,而且原本只能哼無法唱的一九四五有了可以唱的歌詞,我還是很高興啦。(咦,情緒大轉彎?不,這叫"求好心切"、"嫌貨才是買貨人")


只是,音樂歸音樂,故事歸故事,我們終究都不願身邊有誰發生這樣遺憾的事情,而這樣因為時代背景而活生生被拆散的有情人,除了在一八九五的台灣民主國,也在一九四九年舞蹈家蔡瑞月女士身上真實的發生。


第七封信/七封寄不出去的情書  一首未完成的歌 --「情書」




1949年版海角七號(自由廣場)

◎ 蕭渥廷


觀賞《海角七號》時,身為蔡瑞月老師的媳婦,深刻感動且難以自抑的一幕,是魏導在負債累累之下,仍不惜堅持完成的碼頭場景。而我腦海浮現的是,一九四九年,一樣的碼頭,蔡老師哭別遭遣返中國的丈夫雷石榆。

這段苦戀,不是台日苦戀,而是台華苦戀。

一樣的六十多年前,因精通日語而來台擔任長官公署交響樂團編審的雷爸,成了蔡老師向政府申請演出的最佳翻譯;更因文情並茂的短詩,成了眾多追求者中,唯一讓蔡老師心動的男性。

「二二八事件」爆發那年兩人結婚,但也僅僅兩年,時任台大教授的雷爸,可能因筆戰文章得罪當道(具體罪名不詳),遭到收押與「驅逐出境」的命運。

蔡老師顧不得兒子才剛出生,決心跟著去,卻苦於不知船期,只能每天抱著兒子,帶著行李到碼頭探監。偏偏就在兒子發高燒暫託他人,單獨探監的那一天,船竟然就要開了。

雷爸用日語央求:「跟我一起走」,心如刀割的蔡老師,懊惱沒帶著兒子,承諾「我一定帶兒子去找你」。淚別摯愛,揮手直到船身消失天際。

不料,災難接連而來。中國國民黨退到台灣、蔡老師身陷政治黑牢三年。直到一九九○年,終於帶著兒子、媳婦與兩個孫子,實踐了港邊諾言。只是,在中國河北的保定車站再度見面時,兩人都已是身心備受摧殘。當年,總是用充滿深情且熾熱的日語談戀愛的兩人,此時,卻是用北京話平靜而感慨地述說各在兩岸的牢獄歲月,兒子/孫子也用北京話認了父親/祖父。

重逢前,婆婆預想了千百回雷爸該說的「留下來」或「我跟妳走」;還是婆婆自己想說的「跟我回家吧」,卻全說不出口,因雷爸已另有家室。

電影裡一九四五年的碼頭場景,刺眼的「台灣光復」布條,究竟是魏導所稱的遺憾原點(台日之戀)?還是歷史悲劇與苦難的起始(台華之戀)?只能留待更多說故事的電影、音樂、舞蹈與文學來化解吧!(蔡瑞月第三屆舞蹈節敬邀,詳情請上網站http://www.dance.org.tw/modules/news/)(作者為蔡瑞月的媳婦,舞蹈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